為甚麼西北與叫西北雨
eakfix">
西北雨指夏季午後出現的對流雨,雨勢大、降水範圍小、時間短、經常伴隨閃電打雷。形成原因是夏季午後日照強烈、蒸發旺盛,氣流猛烈上升而成驟雨。
前言:
台灣地區有眾多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天氣現象,經由文獻的探索,由原先有興趣的三大問題:竹風蘭雨、恆春地區的落山風、到現今決定專門探討西北雨。
在一開始,由「俗諺」下手,藉由老祖先以口耳相傳、紙筆記錄下的歲月年代智慧的表徵,尋找方向,最後則以小時候至今印象最為深刻的西北雨,做為我們的專題。
(一) 西北雨的名詞界定:
1.所謂的西北雨,實際上是指夏季午後,因空氣受太陽輻射加熱作用,所產生的氣團性雷陣雨。這種熱雷雨,在氣象上屬於中小尺度對流天氣系統。
其水平涵蓋範圍,一般小者僅一、二公里,大者可達數十公里,降雨時間短者數分鐘,長可持續一小時,因此所造成的降雨都是非常局部的。
http://www.syups.tp.edu.tw/child/weather.htm
2.西北雨就是台灣炎熱的夏天中,常見的午後雷陣雨;它是由強烈的上升氣流形成積雨雲所下的雨,雨勢來得又急又快,雨滴也很大,有時甚至伴隨著大太陽,下雨前的下降氣流還會帶來高空中溫度較低的涼風,所以除了「西北雨」這個俗稱以外,也稱做「風時雨」
http://www.bud.org.tw/answer/0109/010919.htm
3.清聖祖康熙33年(西元1694年)高拱乾所寫的《台灣府志》卷七〈風土志〉風信條,就有這樣的記載:「五、六、七(指農曆)間,風雨俱至,即所謂西北雨,風時雨也。」清高宗乾隆17年(西元1752年)王必昌在修《台灣縣志》卷二〈山水篇〉時,也說:「凡疾風挾雨,驟至驟止,俗呼為西北雨,亦曰風時雨。」
http://www.geo.ntnu.edu.tw/geoedunet/junior/taiwan1/ch4/yaya/newpage12.htm
4.西北雨是由強烈上升氣流形成積雨雲下的雨。積雨雲垂直發展至高空可達10公里﹐雲的下半部0度c以下為水滴組成﹐雲的上半部在0度c以上是由冰晶組成﹐積雨雲內部上升及下降氣流都很強﹐雨滴大﹐甚至有冰雹﹐所以落下的雨滴和雨勢都很大﹐下雨前的下降氣流會帶來高空溫度較低的涼風。由於積雨雲的水平範圍只有數公里或數十公里﹐所下的雨時間短暫﹐下雨地區也不大﹐才會有東邊下雨西邊晴的奇景。
http://biogeo.geo.ntnu.edu.tw/test1/social/lesson2/Keyword2/%E8%A5%BF%E5%8C%97%E9%9B%A8.htm
一般我們將西北雨定為夏日午後的雨。但在台灣,夏天的範圍是十分廣的,所以只要是達成了對流系統它所需的條件,便有可能形成西北雨。
這邊我們可以將它分為兩大部分研究,在不同季節性下,會有什麼不同的發生﹔【梅雨季】【七八月颱風季】〔註 即使定為兩個季節,也有稍許的重疊性〕
在探訪氣象局丘台生主任時,他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方向,在七八月時,西北雨對流強盛時期為午後三四點,較梅雨(五六月)對流時間晚,原因可能七八月的西南風平均比梅雨
參考資料
網路XD